市第一医院儿科行为发育门诊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儿科门诊发现,前来瞧病的除了发烧感冒患者,剩下的就是“挤眉弄眼”的抽动症患儿。
“孩子过春节的时候,总是眨眼睛,看电视和人说话,一刻不停地眨眼睛,我才意识到这是一种病。”在市一院儿科行为发育门诊,市民郑女士带着7岁的儿子乐乐就医。男孩站在医生面前,不时地眨眼、清嗓子,医生和他说话,他也要不停地抽鼻子。
“刚才我算了一下,孩子一分钟挤眼36次、清嗓子4次,这些症状是患了抽动症。”市第一医院儿科迟瑛娇主任仔细询问了乐乐的近况,发现了问题所在。寒假期间,乐乐几乎天天宅在家里,不是看电视,就是玩平板电脑,每天对着电子产品的时间有八九个小时,有时半夜才睡觉。
“寒假很多孩子宅在家里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春节期间又多吃巧克力、喝功能性饮料这些让人兴奋的食物,所以容易诱发抽动症。”迟瑛娇说,平时门诊接诊10个抽动症患者。如今,一上午就看了30名抽动症患儿,是平时门诊量的三倍。患儿年龄3岁至12岁,男女比例3:1。除了“宅”出抽动症的,还有三成是压力“压”出来的。
“假期里,学画画、学游泳、学滑冰、学篮球,繁多的兴趣班也给五六岁的孩子造成了压力。昨天有个6岁女孩来就诊,一天画画、舞蹈、游泳三节课连轴上,孩子用脑过度,开始频繁眨眼、抽动嘴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专家、副院长王有鹏教授告诉记者。
王有鹏教授说,抽动症会给孩子带来记忆缺陷、学习差、社交障碍、自卑感强烈的严重后果。抽动症从频繁眨眼开始,一周到一个月发展为抽鼻子、耸肩、发出怪声,甚至达到骂人的程度。
“发现孩子有眨眼、耸肩等奇怪动作时,家长要注意,尽量不要马上当面制止并指责孩子,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王有鹏建议,越是盯着孩子或提醒孩子,孩子就越不自在,不自主动作就会越频繁。家长需要注意尽量让孩子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多到户外锻炼,饮食合理搭配,少吃巧克力、少喝功能性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