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区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是“十三五”教育规划中重要一环,市人大常委会将社区教育作为工作要点,对我市社区教育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我市目前已组建社区教育联盟,形成“互联网+培训”全覆盖,但由于缺少投入机制、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导致人均社区教育经费不足2元,教育资源没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格局,影响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A 组建教育联盟 网络平台全覆盖
今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组成调研组,专程赴贵阳等社区教育建设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并先后听取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实地视察了南岗区、道里区、松北区和尚志市社区教育建设情况。
经过两年发展,哈尔滨社区教育成绩显著。2014年4月,我市成立教育系统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发了《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同年10月,由市电大、老年人大学和市民学习中心牵头,聚合36所中高职院校和有关部门,成立了哈尔滨社区教育联盟。
目前,我市兼职社区教育工作者5000多人,在各区、县(市)开展了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品德教育、残疾人康复和就业培训、下岗再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工作,建立了区、县(市)社区教育学院7所、社区学校149所,2015年以来社区教育培训达32万人次。
哈市电大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实现了9区9县(市)“互联网+培训”全覆盖,现已建成2000余门、3000余学时、4000G的在线学习资源库。老年人大学开展第三年龄教育培训教学课程达到129门,在校生2万余人。2014年以来,在阿城、呼兰、三亚和加格达奇等地已建有18所分校、11个校区。哈尔滨学院市民学习中心依托高校教育资源,拥有百余门市民课程资源平台,吸引了全市万余家庭参与,听课市民近20万人次。
B 投入不足 缺少联席会议制度
“社区教育是推动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通过社区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市民生命质量,而且可以促进新市民融入,但是我市对社区教育建设的重视程度还明显不足。”在外地考察时,调研组发现社区教育先进地区成立社区教育领导机构,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而我市社区教育以社区教育联盟为纽带,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不够健全。
为了促进社区教育发展,教育部曾发布相关文件,要求区、县(市)财政按照常住人口每年人均不低于2元的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培训经费。一些社区教育先进地区经费保障措施到位,人均社区教育经费全部在2元以上。而我市区、县(市)尚未达到人均社区教育经费2元,社区教育投入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运用政策和资金杠杆调动民间资本投入的机制也不健全,社区教育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社区教育教学条件亟待改善。
在外地考察时,调研组还注意到部分地区采取由教育部门主导、电大负责牵头、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建设模式,整合现有资源,确定发展思路和目标。而我市因缺少联席会议制度,在政策层面缺少设计,各类资源在管理使用上没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格局,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相关机构及教育内容缺乏有效的对接整合,社会资源的统筹利用功能没有发挥,还存在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C 建教育“大数据” 打造市民课堂
如何才能推动社区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调研组认为,政府部门应建立社区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任务和责任,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中,逐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工作检查和督导评估机制。相关部门应研究细化社区教育总体发展思路,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完善教育内容体系,促进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更好地实现对接,以实现社区教育的合理布局、资源优化。
“同时,创新办学理念,提高经费标准,增加投入也是推动社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调研组建议,各级政府应将社区教育经费列入本级政府教育经费预算,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参照外地市做法,将人均2元的标准逐步落实到位。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与银行合作,建立学习卡、电子钱包、IC卡等学习档案,通过数据分析搜集整理市民学习信息,创新学习方式激励市民学习。与企业联手打造市民课堂,树立品牌形象,推动多方参与,以弥补社区教育经费不足问题。
开展社区教育,人才队伍培养必不可少。“参照南岗区的做法,在总编制内抽调部分学校教师到街道任专职教师。”调研人员建议,通过规范职业准入制度、规范岗位教育培训体系、规范日常管理考核工作制度、规范工资福利待遇,加快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专业规范、制度严明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探索完善高层次较稳定的特聘专家和教师队伍,社区教育专家组成的特聘专家队伍,参与顶层设计、培养年轻教师等任务,还要借助专家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提高队伍整体综合素质。逐步培养建立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各届共同参与本市社区教育服务工作,让人人都能成为学习型城市的学习者、参与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