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一个普通的夏日早晨,56岁的田先生因手部麻木、拿不住东西,被朋友送往大荔县医院治疗。当时,他自行走进医院,意识清醒,却没想到几小时后,命运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场原本为了“救命”的溶栓治疗,竟将他推向了深度昏迷的深渊,也让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
清醒入院,紧急溶栓决策
当天,田先生进入医院,由神经内科刘某某为主治医生,经过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主治医生通过电话联系了远在外地的妻子,并告知其女儿:“溶栓效果比较好,只有3%的出血风险。”女儿是一名在校学生,从未经历过此类医疗决策,在未收到详细风险告知、未看到手术同意书内容的情况下,签下了溶栓治疗同意书。家属称,医生未强调溶栓可能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只是一直推荐溶栓治疗。
血压不稳定,开始溶栓注射
治疗记录显示,田先生入院时血压高达241mmHg,医生开始注射降压药物。据家属获取的记录,患者12:48血压仍高达228mmHg,但仅3分钟后(12:51)治疗记录显示其血压骤降至119mmHg。医学专业人士强烈质疑,称药物降压在如此短时间内骤降超100mmHg极不寻常,可能对脑血管造成巨大冲击。而院方却据此于12点51分开始注射溶栓药物。然而,注射期间血压再次飙升至198mmHg,医院仍未停止溶栓。完成后,患者很快出现多部位脑出血,陷入昏迷,当晚被转入重症监护室。医生告知家属:“随时有生命危险,即使存活也可能是植物人。”家属悲痛质疑:“这组违背医学常理的数据究竟从何而来?它是否只是为了给溶栓治疗开绿灯?我们强烈要求调查这组关键数据的真实性!”
家庭破碎,医院回应模糊
如今,田先生仍处于植物人状态,家庭失去经济和精神支柱。妻子多次与医院沟通,要求给出合理解释,但院方仅表示“正在治疗”,未就治疗过程的合规性、风险告知是否充分等问题给出明确答复。家属悲痛质问:“为什么高血压患者仍被实施溶栓?为什么风险未充分告知?如果家属知悉手术存在太大风险以及当时患者血压高达241mmhg的情况下,我们绝不会同意溶栓治疗!请问专业人士,风险这么大还敢溶栓吗?”
医学争议:高血压与溶栓的禁忌
根据临床指南,溶栓治疗对血压有严格限制(通常要求收缩压≤180mmHg)。田先生血压高达241mmHg,血压为3级(重度高血压),且在溶栓过程中出现反弹,高血压患者打溶栓容易造成脑部出血,存在明显治疗禁忌。家属质疑,医院未遵循操作规范,也未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方案,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脑部损伤。
一个家庭的呼唤与反思
从清醒走入医院,至今已快两个月了仍昏迷不醒,田先生的遭遇令人扼腕。这场治疗不仅暴露了医疗风险告知的不足,也折射出患者在紧急决策中的无助。家庭顶梁柱的倒下,背后是妻子的泪水、孩子的茫然和一个家庭的未来迷茫。家属多次向医院讨要说法,但院方至今未给出实质性回应。此外,家属也已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卫健委工作人员虽曾到医院当面了解谈话,但此后同样未有明确调查结论反馈给家属,多次电话反映,均石沉大海。家属强烈要求院方就治疗过程中的合规性进行全面审查,呼吁得到公正透明的调查结果与合理赔偿。目前,他们仍在等待一个公正的答案,公众亟待一个经得起审查的真相,也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来源:https://www.sohu.com/a/935120819_122514211
免责声明: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