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直在推进一件大事:万名干部大转岗,暂时离开机关单位到企业服务2个月。目前,全省已经选派了14477名干部,进入4580户各类企业进行帮扶服务,剑指政府对企业的服务缺位问题。
今年,国务院在深入企业督查民间投资骤降的主要原因时说,民营企业常常遭遇“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甚至是“没门”等情况。其实,不仅仅是民营企业,几乎所有企业都曾遭遇不同程度的政府服务缺位。
具体到山西,截至10月28日公布的27个省份前三季度GDP增速的排名来看,目前排名最后的省份是山西,前三季度GDP增速为4%。自去年以来,山西省的GDP增速长时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遭遇了一场“资源诅咒”,即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煤炭有“黑色黄金”之美誉,山西之前的日子过得太舒服,只要管好煤炭安全生产,GDP、财政收入、就业等就源源不断地从地底下“冒”出来,而一旦煤炭价格出现“塌陷”,GDP等经济增长也随之“塌陷”。山西不得不重新学习如何服务、培育及壮大企业,以支撑山西经济的“大厦”。
近两年来,山西在反腐层面取得较大成效,但政府服务企业的意识还需大力培养,不少干部还没有从“靠煤吃煤”的旧思路中转变过来。因而,派“万名干部下企业”虽然有“运动式”“短期化”之嫌疑,但仍不失为一帖对症的好药。
万名干部下企业,此为治标,而什么才是政府服务企业的治本之方?这个药方就是:政府服务企业要制度化、长期化,尤其是均等化,应惠及全部企业。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经说过:“我觉得政府对企业最大的帮助,就是一定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是最重要的。”毫无疑问,这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需要长期化,长期化又需要制度化来保障。山西省此次派出万名干部进入企业,不仅仅要解决这些企业当前政府服务缺位的一些突出问题,更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及长效解决机制,该简化的审批就大刀阔斧地“砍掉”,该强化的服务就要刚性要求保质按时提供,真正解决企业经营中的“痛点”问题,形成一系列的政策并将之制度化,向全省所有企业推行,向所有企业提供均等化服务。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政府服务企业千万不能“捡起芝麻丢了西瓜”,从审批办结、收费等方面为企业降低时间和金钱成本固然重要,但最核心的还在于为企业提供产权保护和法制公平。
合同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有了契约保障,企业才能更好地进行经济活动。政府要为企业与政府、各种企业主体之间(国企、民企很多时候不是平等主体)等提供契约保障。之前,山西某些部门带头违背契约,不平等地强行责令民营资本退出煤炭企业,现在看来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味道。
万名干部脱岗服务企业两个月,这只是山西某些部门服务企业的一支“先锋队”和“宣传队”,政府服务企业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