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座无虚席的“双创”科技政策解读培训会在市科技局举行。令主办方意想不到的是,自愿报名的培训会,竟吸引了全市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创业者200余人积极参加。
参会者展示出的高度热情,正是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热潮在哈尔滨蓬勃兴起、涌动奔流的一个缩影。
创业激发活力,创新赢得未来。“目前,哈尔滨的科技创新创业形势正步入历史最好时期。”市科技局局长李志杰说,“哈尔滨市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为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引擎。”
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大升级
最新数字显示,截至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43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868.2亿元。
与此同时,光宇、博实、奥瑞德、安天等一大批本土培育的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加速崛起,全市科技能力正在持续提升。
近年来,哈尔滨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为牵动,着力夯实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基础。抢抓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以及全省“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机遇,大力培育新产业、新技术和新业态,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相继建成投产了中船重工燃气轮机、航天三院钛合金、中移动数据中心、哈工大机器人、3D打印、石墨烯、蓝宝石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有力推动了全市产业层级向中高端迈进。
产业大升级的背后是哈尔滨坚持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为突破口,加速释放科技资源优势潜能的努力。
市科技局充分利用中省直大学大所分布集中、科技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校所推动、社会参与的“混合所有制”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1.5亿元与哈工大、中科院等携手创建六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共集聚科技成果3623项,实现落地转化1962项。
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哈市与哈工大等相关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的哈工大机器人产业集团、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运营顺利,开辟了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的新路径。
孵化先行打造“双创”加速器
在被称作哈尔滨“龙脊”的城市中轴线上,国内最长的“创新创业一条街”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建设中。
市科技局、南岗区政府联手打造的“创新创业一条街”北起南通大街,经一曼街、东西大直街,南至学府路零公里处,总长15.8公里,沿线集聚18所高等学府,串起3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近4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教资源密度国内罕见。
如何将“校所集聚带”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带”?哈尔滨市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敏锐捕捉到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坚持以孵化体系超前加速建设为依托,积极为广大创业者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打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后瓶颈。
2014年以来,省市共计投入专项资金6495万元,推进孵化器建设和提档升级,打造了万众创业谷、中关村基地、哈以孵化器、众创训练营等众多新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活动品牌。
目前,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总数达62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30家,孵化总面积14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2502家,初步形成了投资多元化、运行多样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体系,为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双创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技合作起舞“龙江丝路带”
在前不久闭幕的第6届“哈科会”暨第二届北纬45°创新论坛上,哈尔滨再度收获“科技的果实”:共征集最新国际科技成果1000余项,开展对接洽谈237项(次),签署合作协议74项,签约率创历史新高。
哈尔滨坚持以深化对外科技交流为引领,积极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和高端先进技术开发合作。依托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积极推动国内外高端技术转移和创新要素合作共享。
迄今为止,哈尔滨已成功举办了6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科技成果展交会,累计签订各类合作协议800余项,其中180余项在哈尔滨市进入了合作研发或产业化阶段。
创建了对俄船舶与海洋技术等24个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和基地,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累计达500余项。
“哈科会”连续举办10余年来,哈尔滨作为东北亚科技合作中心的地位更加巩固,正成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科技节点和创新增长极。
随着国家级哈尔滨新区的获批,哈尔滨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舞台更加广阔。目前,哈尔滨正加速推进哈尔滨新区、综保区以及中白哈尔滨产业园、中丹智能供热产业园,中以产业园等产业合作平台建设,打造科技交流成果产业开发合作的多层次承载平台。
汇聚科技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目标,着力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李志杰说,“同时通过建立完善和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体制机制良好政策环境,推动哈尔滨的全面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