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走失老人”背后的揪心生活》报道引发社会共鸣,不少市民在本报微信公众号留言,诉说对“易走失者”的看守之难、陪同之苦、走失之痛。“看着太揪心了,我婆婆就是这种病,家里24小时都不敢离人,就怕老人走丢了。”“父亲得病后,母亲把工作都辞了,全天照看,但父亲还是走丢了两次。”“真的不敢去想照顾姥爷的那些日日夜夜。”……对于如何守护“易走失者”,市民纷纷献计献策。
A 走失痛——找回后家人1秒都不敢放松
市民王女士的外婆两年前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力严重丧失,不认家不认人,且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赖家人。“今天看了报道后,里面讲的事情好像就是我家的事情一样,家里有这样一个病人太让人揪心了。”王女士说,面对得病的外婆,一开始全家人都懵了,痛苦过后一家人重整心情,开始理性对待这件事。
王女士的外公退休多年,每天亲自护理外婆,“教外婆认东西,教外婆不可碰家里的电、煤气等开关,教外婆没有人陪同不可独自出门……”王女士说,外公对待外婆,就像对待一个刚刚成长的宝宝,什么事都得手把手教。
王女士说,可就是这么“死盯”,外婆还是走丢过一次,当时全家人找了一天一夜才找到外婆。“找回外婆后家里人制定了‘排班表’,每天除了外公,再安排一个家人不错眼珠地看着外婆,而且1秒钟都不能松懈,坚决不能再让她走丢了。”
B 陪同苦——没有一个保姆能忍受她
家住香坊区的林大娘也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儿女工作忙,但经济条件较好,专门给老太太雇了保姆,24小时贴身陪同,夏天在哈尔滨,冬天去海南,可是患病的老太太隔三差五“起幺蛾子”跟保姆对着干,多数保姆受不了老太太的毛病辞职,家人每隔一两个月,就得四处求人介绍新保姆。
“这个病需要有耐心的人看护,我们上班,只能请保姆,可没有一个保姆能长时间受得了这种‘折磨’。母亲患病4年,随着病情进展,现在尿裤子和大便拉在裤子里都属于非常正常的了。”林大娘的女儿说,今天看了《哈尔滨日报》关于“易走失者”的报道,觉得跟报道里的病人家属相比,自己一家做得实在不够,可除了雇保姆,家里人又实在想不出其他办法。
C 看守难——家属感觉自己快抑郁了
“连续好几个晚上母亲都是半夜起来,非说已经是白天了,要出去买菜。”市民孙先生的母亲73岁,是一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孙先生感觉自己现在都要得抑郁症了,有时觉得家属比患者还要受折磨。孙先生说,母亲本来精明强干,可得病之后就完全变了:半夜不睡觉,自己不会洗澡,一个人跑到街上就会迷路……孙先生坦言,在照顾母亲的这几年里,他自己也在快速衰老。“如今,我也开始失眠了,刚一睡着就会惊醒,总担心母亲半夜跑出去……”
孙先生告诉记者,本来以为这样的事情怎么就让自己摊上了,看了哈尔滨日报这几天关于“阿尔茨海默症”老人的报道后才明白,原来得这个病的是这么庞大的人群,“如果可以,真想建立一个患者家属联系群,大家多交流一下守护经验。”
D 市民呼吁——共同寻求守护好方法
除了患病者的家属感同身受外,还有很多读者表示看后心里也很难受,并针对照看“易走失者”提出想法。
粉丝“玉新”说,希望政府和爱心人士,为这样的病人多建一些养老院,解决家属的后顾之忧。
粉丝“小雨”说,发现家中的老人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易发脾气时,一定要及时带老人去医院检查,不要耽误病情。
粉丝“骄阳”说,多陪伴老人,多跟老人沟通,从生活上关心老人。
读者在讲述家里有个“易走失者”是多么的难看守时,表达的是要更尽心地守护,否则一旦走失,全家人都无法正常过日子,内心将永远愧疚。大家都在寻求守护他们的更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