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英(中间)生前照片。
在教育系统工作了一辈子的孟春英老师永远闭上了双眼,享年87岁。临终前,她委托弟弟孟新将自己的20万元积蓄捐给道外区教育局,用于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昨天下午,在哈尔滨市第72中学校,以老教师名字命名的“孟春英励志奖学金”正式启动。在当天首批发放仪式上,20名学生每人获得2000元励志奖学金。
援藏20年 一辈子心系教育事业
1929年8月,孟春英出生在哈尔滨市一个普通家庭。1933年,当孟春英还不满4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没有任何工作收入,就带着她与年仅两岁的弟弟住进了道外十九道街的一家孤儿院,母亲一直在孤儿院打工,孟春英和弟弟相依为命在孤儿院长大。“当时有很多好心人帮助我们,姐姐当时就对我说,一定要心怀感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孟春英的弟弟孟新对记者说。
1946年4月,孟春英参加工作,在哈尔滨市一家小学当老师。1959年结婚后,她跟随丈夫进藏支边,一去就是20年。由于和爱人分在不同地区聚少离多,他们一直没有孩子。1978年11月,孟春英回到哈尔滨,在原太平区教育局工作,几十年再也没有离开过。
退休后,孟春英老人仍一直将心思放在教育事业上。看到小区里有的孩子放学没地方去,她就在自己家办起义务看护班,“这辈子我要是不当老师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只要我还能干得动,不管在哪儿,都想为教育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孟新老人说,这是姐姐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这种敬业精神很让人敬佩。
省吃俭用 棉被上打了几十个补丁
孟新老人对记者说,姐姐一生节俭,家中有一把藤椅用了40多年,衣服鞋子只要不坏就会一直穿,就连棉被上的补丁都有几十个。
“姐姐对自己特别抠门,什么都不舍得,退休后患病腿脚不好,我劝她雇个人照顾她,可她就是不同意,说省下来的钱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孟新老人说,当时他还想姐姐无儿无女的就自己一个人,留那么多钱有什么用,但没想到姐姐在临终前却突然作出这样一个让人震惊感动的决定。
2015年下半年,孟春英的身体每况愈下。“今年1月初的一天,我接到姐姐的电话,让我马上去她家一趟,说有重要的事情商量。”孟新老人说,到姐姐家后,姐姐虚弱地躺在床上,但很认真地对他说,死后唯一的心愿是捐出自己的20万元积蓄,给有需要的学生。
按照姐姐的生前遗愿,孟新老人将姐姐生前积蓄共计20万元捐赠给道外区教育局,建立“孟春英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但家庭贫困的学生。
设奖学金资助品学兼优贫困生
“您虽已离世,但对我们的爱早已化为一颗饱满的种子,植入我们的心间……您会令我们常存感恩之心,更加刻苦学习,用善意、热心回报社会。”昨天13时30分,接受孟春英老人资助的哈市第72中学生小嘉代表其他19名受资助的学生发言。
据了解,“孟春英励志奖学金”是遵从原太平区校外办主任孟春英老师生前遗愿,由个人出资20万元设立的奖励资助中学学段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金。以鼓励哈第72中学、哈第12中学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也是哈尔滨市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奖学金,为了最合理地发放好这笔奖学金,道外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参照《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经过很长时间实地考察和研究,制定了合理的使用方案。昨天首批发放仪式上,共为20名学生发放了每人2000元的励志奖学金。
如果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想为贫困学子献爱心,将“孟春英励志奖学金”延续下去,可以直接联系本报记者或道外区教育局。
记者联系电话:1363366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