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开赛前,选手们手持气球互相加油鼓劲儿。
42.195公里的漫长马拉松,体现了参赛者永不放弃的竞技精神。而在这一挑战自我毅力的背后,现代马拉松运动带来的多元效应已经成为一份城市的宝贵财富,为全世界所关注。哈马的成功举办,检验和展现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综合实力。8月28日,虽是哈马的第一步,但她迈得如此坚实、有力,带给我们如此之多的物质与精神收获,让人忍不住畅想她的绚烂未来。
这个品牌永远属于这座城市,谁都带不走
城市的超级IP
哈尔滨乃至整个黑龙江,是全国夏季最凉爽的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称之为马拉松国内最佳举办地毫不为过。进入8月末,哈马自然而然地在跑步领域集中了最多的关注度,首届哈马即按照中国田协A类赛事标准运营,高起点、高竞技水平的特色燃烧着每一位跑者跃跃欲试的神经。
结果,用“没让跑友失望”来形容哈马已经远远不够。尽管是首次举办国际马拉松赛,哈马就已创下诸多纪录:中国最北的国际马拉松、哈尔滨体育竞技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的赛事等,最具地方特色的补给、最具异域风情的赛道、最贴心的移动公厕……于是,哈马结束的第二天、第三天,直到现在,各种美誉通过网络铺天盖地袭来,瞬间将一场赛事捧成“网红”。
来自厦门一家企业的CEO王星时称哈马“赢在魔鬼细节和颜值担当”。他的感受是从入住酒店开始的,赛道的提前封闭、开跑前一晚的浓烈氛围、加油团的空前强大、公里提示点的帅哥美女、喷淋点的舒爽水雾、赛后的拉伸冰敷……“总之,医疗、安保、交通、志愿服务、补给等等,这些大家都赞过了,种种细节考验的是一个城市全方位的运转能力,哈尔滨,不得不让人点赞。”
马拉松就是一个城市的代言,除了跑友的口口相传,央视体育频道和网络媒体的直播更是将哈尔滨的美丽传递给全国乃至世界。一组数据可以显示大赛超出所有人预期的影响:除CCTV5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视直播外,新浪网视频直播+图文报道+微博话题总计带来8500万的网络曝光;网易在手机客户端和PC端平台直播总阅读量达到1300万,线上直播互动人数达43.2万;新华网现场直播点击量达到95.6万;东北网直播更引来580万人次关注;哈尔滨日报微博直播到比赛次日凌晨阅读量达到305.1万……一场哈马,把我们的城市淋漓尽致地展示给全世界。从北京来的大赛组织者说,他的一些朋友、同学在国外观看直播,看到哈尔滨这么漂亮,都表示一定要到这座城市来看看。
仅仅一天过后,哈马就成为“冰雪节”“哈夏”之后哈尔滨惊艳世界的又一个超级大IP。要知道,这仅仅是第一届哈马。年初,哈尔滨市政府就与冠名方哈尔滨银行签下“十年之约”,也就是说,接下来至少还有连续九年的哈马赛事。这个品牌永远属于这座城市。
通过持续打造,哈马这个“超级IP”完全可以成为提升城市品位与国际影响力,促进文化沟通和经济发展的广阔平台。以今年东京马拉松为例,不说赞助额,仅是冠名权就超过人民币1.5亿元,这就是一座城市成功运营一场体育赛事成就IP价值的有力证明。
将比赛运营交给市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政企的甜蜜热恋
一场让人印象深刻、拥有优质服务、良好参赛体验与发展前景的城市马拉松,一定由赛事公司同地方政府的亲密合作,赛事赞助商的大力支持,城市居民的热情参与等诸多因素形成合力而决定。
哈马,就是这样一场赛事。
早期办大型赛事,往往由政府拨款扶持,而主办方临时搭班子直接运营赛事也导致了很多不专业的事情发生。这次,哈尔滨市政府作出一个大胆的尝试——将比赛运营交给市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于是一个初出茅庐就显示出“国际范儿”的哈马,就这么诞生了。
哈尔滨市体育总会副主席、哈马组委会副秘书长曲建军告诉记者,哈马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市场化办赛。首先,冠名企业哈尔滨银行引进专业马拉松运营团队,组建了哈尔滨哈马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赛事全面服务。接下来,市场化运作更好地对接资金与物资,21家赞助商带来了3000多万元的现金与实物,有力地保障了赛事的成功举办。同时市场化运作提高了组织运行效率,政府50多个参与赛事的部门之间也建立起更有效的协调机制。
哈尔滨哈马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皞说:“我们的运营团队之前有8年承办马拉松比赛的历史,结合过往经验,我们将以展示城市综合实力为出发点,因为只有一流城市才能办出一流的马拉松赛事,因为比赛是一环扣一环的,哪环也不能脱节。”说到与政府办赛相比的优势,他说:“政府可能会局限于当地资源,而我们带来了很多国内和国际的赞助商,比如服装的赞助品牌乔丹、赛事用车别克,怡宝公司为比赛提供了24万瓶水、9万瓶功能饮料。这些赞助商还在赛道两旁为选手提供服务,既减少主办方的资金投入,又让选手参赛体验更感温馨,给赛事带来良好口碑。”
当然,举办一场城市马拉松不是一个企业能独自完成的任务,因为涉及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所有的保障服务还是由政府各部门承担。比如说从3500名志愿者的周到服务,到8000余名公安民警的坚强保障,从现场医护人员的救伤扶弱,到环卫工人的清扫保洁,再到城市交通的大面积调整……仅以设置在沿途的公厕为例,一场哈马跑下来,里面干干净净,纤尘不染。这一处处细节都体现出哈尔滨市卓越的组织能力。前有企业运营,后有政府保障,一场完美赛事才孕育而生。
而赛事本身自带的强大的整合社会资源的功能,也给城市和所有参与者带来了不能用数字体现的丰厚回报。
哈马也是城市的节日,是这座城市市民引以为傲的标记
城市的文化记忆
一场体育赛事变成文化符号载入城市的记忆,我们并不是第一次经历。在我们的记忆中,这座城市有举办国际性赛事的悠久历史,其中既有亚洲冬季运动会、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这样的国际性综合赛会,也有单板滑雪世锦赛、亚洲冰球联赛等国际单项赛事。
朱皞对此深有体会:“这次比赛涉及50多个政府部门,在我们与这些政府部门衔接过程中,哈尔滨市政府工作人员的执行力让人印象深刻,迅速、准确、肯付出、有担当,使对接减少了很多繁文缛节,大家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将千头万绪的筹备工作梳理分明,形成无缝对接。”
哈尔滨不是一座缺少国际赛事的城市,“正是有了这些大赛的举办经验,可以让哈马一步就跨入中国田协最高的A类赛事,可以让3万人参加的比赛安全精彩、秩序井然,远远超出国内举办多年马拉松城市的办赛水平,可以让主办方确立‘用3至5年把哈尔滨马拉松打造成中国最具有影响力赛事’的目标。”曲建军说,“哈马之后紧随而来的是2016U.I.M.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哈尔滨大奖赛,以及本周即将开赛的2016中国哈尔滨国际男子冰壶精英赛。”
面对高起点的哈马,跑友们会更多地和其他赛事相比,对标对象从赛前的汉马、上马、厦马,到赛后的纽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东京马拉松等赛事。从这样的高度起跑,未来的第二届、第三届哈马从竞赛组织、服务体系甚至文化培育都应该与世界顶级办赛水准接轨。而这样的接轨也必将为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的哈尔滨带来更多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市竞争力升级(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