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卖送餐行业快速发展,“送餐小哥”成为继“快递小哥”之后的又一个热门行业,同时也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肇事者和受害者。
外卖送餐行业得以快速发展,自然有其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依托。工作高度紧张的公司白领,越来越被手机、电脑黏住的宅男宅女,都是外卖送餐的忠实拥趸。每当就餐时间集中出现在街头,且打着醒目招牌的送餐电动车,几乎成为北京等大城市的街头一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即使没有媒体的集中报道,送餐小哥们的自身安全,及他们的出行特点给他人带来的潜在威胁,也早已成为公众关注和担心的热点。
事实上,各地围绕电动车是否应该受限而产生的争论中,“快递小哥”对电动车的高度依赖和超标使用,始终是最核心的焦点。如果没有快递行业对电动车的大面积超标使用,公众对电动车的反感和主管部门取缔电动车的冲动,都不会那么强烈。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快递行业对电动车的高度依赖,各地取缔电动车的决定,也不会面对那么大的阻力。这个看似悖谬的关系,恰是物流业快速发展,与城市管理之间相互不适和冲突的直接结果。而“送餐小哥”的工作性质,与“快递小哥”高度相似,今天人们对“送餐小哥”的观感,不过是重复且强化了对“快递小哥”的担心而已。
其实,飞奔在街上的“小哥”们,只是电商或外卖行业发展的最可见的部分,这些行业的主体部分,才是潜在公众视线之下的“冰山”。但如果水面上可见的部分显得过于忙乱无序,则人们会本能且合理地推测水下的那座“冰山”,是不是也不那么坚固和稳定?
虽然经过几轮兼并重组,外卖行业也已经形成两三家集中度颇高的行业巨头,但残酷拼杀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观,整个行业从平台、商家乃至“送餐小哥”们,仍然处在躁动和紊乱的状态之中。从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某外卖平台的“黑餐厅”,到几天前再次被媒体发现,多家被取缔的“黑餐厅”卫生状况并无改观,却重新在外卖平台上线,都暴露出整个外卖行业仍然留有浓厚的草莽色彩。
借助互联网 概念,O2O模式确实具备巨大发展潜力和无限想象空间。但在中国现实中,当线下市场环境就不够规范和严格的时候,脱离实体监管的线上交易,反而给本来上不了台面的黑餐厅、黑作坊提供了更广阔的灰色地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线上交易平台越是追求超常规的飞速扩张,就越是有意无意地拓展着这个灰色地带,不管是外卖平台遇到的黑餐厅难题,还是电商平台遇到的假货难题,都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必然后果。在街上“风驰电掣”的送餐、送货电动车,只是表面上最躁动的水波而已。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当企业的快速扩张与安全稳定的发展出现矛盾的时候,企业几乎必然地会选择快速扩张而轻视并牺牲安全和稳定——至少中国的企业大多如此。此时,来自外部的监管就格外重要。这种监管既可以来自政府,也可以来自社会中介组织,或直接来自消费者。且鉴于线上交易的全新特点,传统的监管模式也面临挑战和困难,急需与互联网线上交易相适应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譬如,给每一家上线交易的餐馆后厨安装实时监控镜头,让每一位点餐的食客都能看到自己的那盒外卖如何制作,就可能大幅压缩黑餐厅的灰色空间。或者给每一辆外卖送餐电动车安装不可拆卸、更改的测速记录仪并随时抽查,就可能减少送餐小哥风驰电掣的冲动。
监管办法当然远不止这些,甚至可能有更多更好的办法以致根本不需要这些。但前提是各方就外卖行业需要“稳”下来达成共识,新的办法才可能被需要,而后才可能被琢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