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威平和学生们。 仲威平是黑龙江省伊春铁力市工农中心校的一名教师,她所在的原兰河村兰河教学点在一个偏远的山村。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有4张学生桌、8把破椅子和一张老式办公桌,一块黑板用粉笔分成4块,用于4个年级的教学。冬天生煤炉取暖,窗户用塑料布蒙上,门上钉着草帘子,仍然挡不住风寒。学校里学生最多时有14个;最少时只有4个。在这儿,仲威平一干就是24年。 4个年级7门课都是一个老师教 1987年,当组织让仲威平到兰河村兰河教学点教学时,她也犹豫过。不仅因为办学条件差,更主要的是路途远。从仲威平家到教学点单程10公里,而且不通汽车,只能骑自行车。可看到班里那几双渴盼知识的眼睛,她决定留下。从此,她成了全校唯一一名老师,既是班主任,又是勤杂工。 1998年,铁力市教育资源整合,兰河村小学撤并,但14个贫困、残障无人照料的孩子因为家庭原因不能到新学校读书,撤消兰河村小学,这14名孩子就得辍学。怎么办?仲威平淡淡地说:“我留下吧。”这一留又是12年。 仲威平的学生跨了4个年级,使用4套教材,每天上6节课,而且要在一个教室里上课。仲威平要身兼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7科的教学。“我总结出动静结合的‘复式教学法’。一个年级学生听课的时候,另三个年级学生静下来写作业。” 回想起当年和孩子们挤在小屋里的场景,满脸皱纹的仲威平眼里闪动着坚定的光彩。“孩子们每天都从不同的方向奔到这个简陋的教室来,学生都能到,我也绝不会旷课!”仲威平给记者讲述了她这辈子都难忘的那一天。“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堵住了家门,温度降到-30℃。家人都劝我说别去上班了,说学生肯定也不能去。可我还是出门了。大风刮得人睁不开眼,雪也越走越厚,没过了膝盖,有的地方得爬着走,平时一小时的路两个多小时才到。到了教学点,我看到孩子们冻得小脸通红,但一个不少,当看到他们眼巴巴等着我的眼神,我眼泪都冻在了脸上。我问他们‘就这么相信老师能来吗?’他们齐声回答‘您说天上下刀子也能来。我们信您!’” 30年骑行1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两圈半 的确,为了这句承诺,仲威平从不食言。从仲威平家到学校都是乡村土路,崎岖不平。这么多年她骑废了4辆自行车,光是30年去学校单程就足足骑了10万公里,按照地球周长4万公里计算,这距离相当于绕着地球骑了两圈还要多。仲威平背包里一年四季都少不了钳子、螺丝刀、气门芯,自行车坏了,就在路边自己动手修。 由于多年冒着严寒酷暑长途跋涉,再加上学校阴冷潮湿,仲威平患上了很严重的风湿病。因为常年吃冷干粮,胃也总是疼痛难忍,可仲威平仍然觉得很快乐。 “你给孩子一点爱,他捧给你一颗心。”仲威平说,有年夏天上班时,突然下起暴雨,身上的雨披根本不顶用,到了学校她已经湿透了。中午放学后,五年级的谢颖发现仲威平带的馒头被雨浇成了一堆碎渣,偷着跑回家让奶奶为仲威平做吃的。看着谢颖顶着雨从怀里掏出两张热乎的饼,什么苦和累都压不垮的仲威平哭了。 班里有个智障孩子叫小庞,母亲离家出走,和断臂的父亲相依为命。这孩子学点东西非常难,刚教过的,转眼就不记得了,他一年级读了两年,二年级读了三年。但仲威平没有放弃,不会就反复教,仲威平带了他10年,最后孩子终于能背出乘法口诀了。2013年在“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颁奖会上,小庞作为特邀嘉宾为仲威平献上了奖杯。 2011年前,仲威平带着兰河小学最后8名学生并入黑龙江省伊春铁力市工农中心校,终于结束了她“一人一校”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