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2011世界杯 亚运会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艺快报 >> 内容

80%大学生赞同阅读经典 经典阅读'必修课'如何上?

时间:2017/4/26 8:47:29 点击:

大学寒假大数据社会实践《大学生经典阅读情况调研报告》日前正式完成。该调研围绕我国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面向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大学生发放了上万份电子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317份。数据显示,全国有80%的大学生认为阅读经典“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赞同“阅读经典对自己有帮助”的比例超过9成。

  这份调查问卷以《红楼梦》《史记》《理想国》《全球通史》四部著作为例,设置“大学生是否应该读”和“自己是否会读”的问题,结果发现,对应不同书目,选择“自己会读”较之选择“应读”的人数,分别下降8到15个百分点不等。

  一边是“应该读”,另一边是“读得少”。对于经典阅读,当今高校大学生“知”与“行”的差异缘何产生,又该如何引导?

  借阅榜单反映了什么

  不久前,中国民主同盟天津市委员会的调研项目“关于促进高校师生阅读经典推广工作问题研究”结题,报告中援引了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提供的一组数据——2015年天津17所高校图书馆的借阅登记单表明,天津市在校大学生借阅前10名的书籍中有9本属于小说类,《平凡的世界》《明朝那些事儿》《盗墓笔记》《活着》《围城》位居榜单前5名。

  该调研项目负责人、天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虞京春近年来持续关注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她发现,“政治学、哲学类经典著作很少出现在中国大学生的借阅单上”。这与《大学生经典阅读情况调研报告》结果高度一致:我国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书籍类型分别是:小说(37%)、网络文学(17%)、名人传记(15%)、自然科学(15%)、经济管理(9%)、哲学思辨(7%)。2015年和2016年度,天津大学图书馆的纸本书借阅比例最高的也都是文学类图书。

  借阅单上看阅读规律,天津大学图书馆馆长张琪昌和高校同仁有过多次交流。他认为:“小说类图书有故事有情节,读起来更容易吸引人,因此在借阅数量上领先。但这并不代表大学生不关心历史和社会。先通过小说这种故事演绎的方式来找到切入点,然后再去加深阅读,这也符合年轻人的读书规律。”更重要的是,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好故事”对年轻人价值观的形成能够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张琪昌还记得自己为了读小说“抬头看灯都重影”的那股投入劲儿。

  经典著作遇冷了吗

  去年10月,天津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也曾围绕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收到的一组回答让他们深思:一方面,受访大学生表示“不读书上不了台面,会暴露自己没有修养”;另一方面,又表示“要花精力聊微信、社交等,建立归属感”。

  围绕“为何经典阅读认同度高,但实际读得少”的问题,天津大学研究生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成员樊贤璐征集了所在社团20多名同学的观点。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对经典名著的推荐,已经让青少年从小确立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识;而“时间碎片化”则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虞京春对此深以为然:“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但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她同时也感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经典著作虽然能够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但却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立竿见影,这也是部分读者远离经典的原因”。

  面对一些经典“大部头”,不少学生“翻了几十页就读不下去”。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胡晓莉注意到,图书馆书架上的一些经典著作,“前面几十页都有被翻阅过的痕迹,后面的书页往往都很新”。对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读者来说,一部经典著作只有具备时代生命力,并且能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才能促使人们保持浓厚的兴趣。而对广大青年学生而言,将厚书读薄、读懂,更需要专业的“导读”。

  如何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

  虽然个人兴趣是阅读的第一驱动力,但校园氛围与老师引导在大学生阅读行为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张婷年均图书借阅量逾百本,这一数字在潜心科研和实验的博士生中尤为突出。实际上,她所在的课题组里,同学们都“嗜书如命”,而且在哲学、经济等领域广泛涉猎。张婷说:“我们阅读习惯的养成得益于导师刘春江教授的言传身教。”

  “关于促进高校师生阅读经典推广工作问题研究”中有一组数字,主张“图书馆和相关机构增强读书宣传力度,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大家读书”的占比46.5%,体现了读者“求指导”的呼声和期盼。

  半年前,天津大学启动“读书月”活动,开设“经典导读”学分课程,征集学者荐书,在教学楼、宿舍区开辟“读书空间”,请文化名家开讲座,线上线下营造氛围,引导学生经典阅读、深度阅读。“阅读让我们睿智,帮助我们理解外面的世界,同时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读书月”启动仪式上,校党委副书记雷鸣说,“一个人要通过学、思、践、悟,最终在内心世界中形成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方法,成为一个社会人。”

  在天津大学,已经有很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从2016年年初开始,法学院副院长蓝蓝教授每周拿出两个小时与部分本科生一起阅读法学经典。“我会选择一些现代法学作品,如《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政法笔记》等,和学生一起讨论。有老师的引导,学生会读得更顺利。”

  天津大学图书馆也在探索与时俱进的阅读方式,他们推出的“立体阅读”模式,融文献阅读、展览、讲座、演出、读者互动等多种形式为一体,更加精准地对接青年学生的兴趣,增加了他们的阅读体验感。张琪昌馆长是天津市政协委员,不久前他撰写了一个提案,建议高校将“经典阅读”纳入学生培养方案中,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阅读内容、加强阅读深度。他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出版局、图书馆应整合资源,制定各类措施、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建立阅读经典的时间、氛围保障体系,培养具有远见卓识的大师级人才,进而带动整个社会阅读经典的氛围。

作者:634233293 录入:634233293 来源:原创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陕西信息网(www.whcola.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 陕西新闻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如果版权问题,联系客服:501734467@qq.com
  • #